遊戲迷因粉絲團的最後生還者2文章整理

 2020/06/28

看到一篇文章跟一部影片,結合在一起應該能切中「最後生還者2」放入太多政治正確,導致劇情出問題的點。當然還是建議看完這兩位的成果

簡單來說,製作團隊先想好要交代給玩家這些意識形態:「LGBT+」、「SJW顛覆傳統的審美觀」、「(反戰)、反暴力與和平」

安排橋段激怒玩家、踏上復仇之旅,安排橋段給玩家接受這些意識形態,導致角色行為不合理、前後自相矛盾,甚至是橋段過於突兀,另外Neil 有提到遊戲角色作出違反玩家意願的行為將會發生很有趣的事情,

玩家玩完不會有沉浸其中、站在他們的立場進而理解與認同這些角色的想法與個性,反而像是被迫看政治廚高談闊論,強逼其他人接受他們的價值觀,感到噁心、厭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7OPqXrecU

「初代是典型的「角色推動」型故事,裡面的情節是為了塑造角色而服務的,這種寫法想成功,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角色的性格要明確,而且每個改變他們性格的事件都要經得起推敲,不然角色就失去了可信度。二是角色在事件中做出的反應,必須符合他們當下的性格形象,不然故事會失去可信度。

二代與初代相反,是情結推動故事,二代的角色都成為為情節服務的工具人,編劇可以為了確保情節發生,可以讓角色產生不合理的行為、說出自相矛盾的台詞、甚至直接被安一段詭異的遭遇,只為了讓他們有理由去進入下一個預設好的情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6905

「《最後生還者二部曲》的一切要素都不是為了遊戲體驗,而是為了展示意識形態。因此整部作品中充斥著許多「奇怪卻說不上來」的要素,它們對遊戲體驗毫無幫助,只有從意識形態去解釋才稍顯合理。


本作多數重要角色,更多是為了展示某種進步觀點的形象而存在,導致劇情核心鬆散,主角艾莉的女友迪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迪娜初登場時,就和艾莉確立了情侶關係,之後在整部作品中,她的戲份就是和艾莉調情,不遺餘力的調情。之後迪娜懷孕,她的戲份便聚焦於展現女性的弱勢,最後展示兩名女性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和能獨自扶養小孩的堅強特質。


她在故事裡只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同性伴侶」而存在,強化艾莉的同性戀特質並展示獨立自強的女性特質;二是在遊戲進行間放置對話文本,例如在玩家探索地圖時,迪娜會在玩家旁邊科普猶太人小百科,講述祖先被迫害的歷史。


假如賽車女郎是傳統父權思想下的花瓶,迪娜就是左派進步主義思想下的花瓶。」


=======================


私人心得,會劇透其他舊遊戲:


如果艾比的回憶顛倒到前面,給玩家認同復仇的動機,之後被喬爾所救,因此決定不殺喬爾跟放棄復仇,劇情停止於此,共享世界觀但喬爾跟艾利只是提到,將更清楚傳達出反暴力與和平的主題。


以前有聽過 SJW 的意識形態是,吹捧女性、黑人跟部分少數族群,反過來貶低白人男性,類似某種逆向歧視,只是寫成劇本就變成以前把女性刻劃成笨笨的陪襯角色,現在反而白人男性是笨笨的陪襯角色


「編劇可以為了確保情節發生,可以讓角色產生不合理的行為、說出自相矛盾的台詞、甚至直接被安一段詭異的遭遇」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無腦爽片、八點檔,後者有人整理出來各種不合理橋段,有人得癌症、婚禮上鬧自殺、消失的突然復活、好人突然變壞人、壞人變好人。或是「COD:Advanced Warfare」的凱文史貝西,前面是「巨神的創始人,巨神公司因負責核災難後的重建及維持秩序都表現出了極高效率和能力而深得民心,因此也一躍成為世上的主要軍事力量,並協助受害平民和抵抗KVA的襲擊。」但內心鄙視民主的精明政客,後面「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認開發生化武器,對全世界宣戰且首先攻擊美國本土,因此要抹殺各國政府和軍隊以實現世界在巨神獨裁統治下的和平。」,突然降智商到這種程度,十分不可思議。


關於反戰、反暴力、和平的主題,除了「越戰獵鹿人」、「金甲部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考「現代啟示錄」跟「黑暗之心」改編的反戰遊戲「Spec Ops: The Line」


前半段的劇情大概是「美國軍隊派遣由馬丁‧沃克等三人組成的三角洲小隊到杜拜進行偵查。小隊找到了被33號聯隊給控制的難民們,沃克決定違背上級指令並找到帶領33號聯隊的約翰‧康蘭。為了擊敗33號連隊的攻勢,沃克使用了白磷彈並燒死了大量的33號聯隊成員。但是小隊在調查後才發現他們不小心殺死了被困在這裡的許多平民,沃克決定為這些平民復仇。」

遊戲的畫面與操縱十分像是主流的射擊遊戲「戰爭機器」跟「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系列」,玩家扮演一名愛國心濃厚的軍人去對抗惡勢力,使用白磷彈時的空拍畫面很像決勝時刻的AC-130操控畫面,給玩家十分強大的感覺。

見到自己親手用白磷彈殺死緊抱小孩的平民時,令人十分自責,沃克把過錯都推給約翰‧康蘭,走到杜拜的高塔上發現約翰‧康蘭早已死亡,杜拜的平民因為自己到來導致每況愈下,英雄主義害死所有人,最後看是自殺、苟活,還是跟前來救援的另一個美軍小隊打到死

跟最後生還者2 比較,「Spec Ops: The Line」,一樣是「反戰、反暴力、和平」的主題,宣傳上製作團隊有提到是主題晦暗的軍事射擊遊戲,但預告片不太提及故事很黑暗,而是剪接得像決勝時刻等主流射擊遊戲吸引人,不過是全新的重啟作品自然不會有太多包袱,角色前面有足夠時間認同他的愛國心跟英雄主義,面對親手殺害平民把錯誤推給約翰‧康蘭跟替平民復仇也能理解,背景是設置在現代,美軍救援平民,這情況下人道主義是非常重要,因此發現約翰‧康蘭早已死亡時十分自責到玩家想自盡是真的。

故事要表達的主題就是簡單的「反戰、反暴力、和平」、「諷刺英雄主義害死人」,不如最後生還者 2 野心龐大,要敘述跟讓玩家接受的主題太多。


=======================


2020/09/20


=======================

近況跟個人心得


Reddit 上每天都有 TLOU2 的迷因,而且滑到第二篇就會看到,表示很熱門,主題始終不離TLOU2的劇情有多少難以置信的漏洞、Neil Druckmann有多討厭,我怕爛梗就沒翻譯,最近慢慢有近似的留言:「真不敢相信,頑皮狗有這麼多的員工、前員工,還有一大群熱愛 TLOU2 的粉絲可以詢問意見,有一堆錢跟時間可以製作,但他們在每個層面上都搞砸了」


TLOU2 要玩家學會反暴力、原諒仇人,那玩家從頭到尾不殺人,放給NPC殺可以嗎?有影片是這樣嘗試,完全不攻擊敵人,讓蒂娜去攻擊,但結果是敵人靠到旁邊抓、砍,蒂娜還是沒把他打死,所以玩家非得殺人,然後被教訓殺人、暴力是不對的。


之後有篇翻譯部分 The Closer Look 講解 TLOU2 的文章


The Closer Look 有提到遊戲把艾莉描述為了復仇,四處殺人、殺狗、威脅殺掉受傷的男孩、誤殺孕婦的人,劇情切到艾比線又告訴玩家「你殺掉的人都是普通人、好人,他們有家人、朋友」,而艾比也被描述得差不多,最後強迫玩家原諒艾比。

這讓我想起 Neil Druckmann,他說過如果遊戲違背玩家意願,會發生有趣的事情。Neil 欺騙玩家喬爾還活著,遊戲內卻違背玩家偏好殺死喬爾,罵批評遊戲的人是仇視LGBT+、在 Twitter 用喬爾撒鹽暗諷酸民、說黑粉是少數、不懂大家對虛構角色那麼生氣幹嘛,批評應該去看精神科。不在乎外界怎麼批評、不在乎遊戲賣多少片、Sony高層滿意就好。更別提遊戲媒體幾乎給予最高分,某些編輯還跟玩家對嗆。

好像他在做某種社會實驗,把自己搞成現實版的艾比,認為在某個時間點玩家會認知到自己批評的人都是普通人、好人,他們有家人、朋友,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有多糟糕,我們應該放下仇恨。


但現實是 Neil Druckmann 對粉絲、對玩家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Neil Druckmann的Twitter從月初開始停止更新,可能Sony高層或頑皮狗股東跟管理層讓他理解到自己對TLOU的粉絲們做的多大的傷害,有多少玩家痛恨頑皮狗,甚至真的影響到公司未來發展。可能辛苦製作TLOU2的員工發現經歷漫長的、沒日沒夜加班、被迫縮短甚至捨棄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製作TLOU2,結果不是名留青史,而是換來一片罵名所以集體出走。Neil Druckmann才選擇閉嘴。


=======================

如果重寫TLOU2,怎樣會更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TFF-E5wkw

The Closer Look 是小說家,也有教人寫小說,除了解析 TLOU2 的問題,也有自己重寫TLOU2的劇情,保留幾個要素:喬爾最終會死、艾莉跟蒂娜是同性戀人、壯碩的艾比。但故事寫得很好,不會覺得只是同人小說而已,他把疫苗的意義往前推進,甚至很多網友認為頑皮狗應該請他當編劇。


以下是簡單翻譯解析的段落,如果超過10個人留言想看重寫的TLOU2,我會試著仔細翻譯整部影片逐字稿放上部落格。


其中一段特別提前,The Closer Look 講解艾比線為何無法使玩家同情艾比的原因,提到John Wick作為對比,Iosef 是壞到主角跟觀眾都恨不得他死的角色,但改成如圖片寫的劇情,他表示這會是無限差勁的版本。


「在最後對決時,我基於直覺操縱艾比角色沿著掩體躲藏,但我突然理解到我想讓艾比死掉,艾比對我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所以我站起來讓艾莉殺掉,希望會改變敘事讓艾莉獲勝。不只是我這樣,pewdiepie、H2O Delirious、theRadBrad、AngryJoe等等實況主都這樣作,盡管以艾比遊玩,玩家都為艾莉喝采,不管她如何傷害艾比,而且他們說過有多希望自己操縱的角色輸掉。非常明顯地,頑皮狗在使大部分觀眾在乎(同情、感同身受)艾比上失敗了」

「玩家操縱艾比會覺得很痛苦,因為艾比是個操縱性貧乏且不討人喜歡的角色,艾莉也是,我們一石二鳥的同時試著處裡兩個議題。艾莉整款遊戲四處殺人,還打算殺掉一個受傷的無辜男孩?真的嗎?一點也不像我們印象中第一部的艾莉。好吧!她甚至殺掉一個孕婦(穿厚外套跟她戰鬥,所以事前不知道)。艾莉作了一些十分惡劣的壞事,換到艾比線時我們知道艾莉殺掉的人並沒有那麼壞,可以說艾莉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至於艾比,還需多言嗎?(打喬爾夫球)在這款遊戲中,兩者都不討人喜歡,但那不是真正的問題,因為你可以寫一個徹底的混蛋,但還是很好地作為主角。真正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動機,當你寫一個主角去作壞事,最好的寫法是盡可能使動機人性化、使人產生同理心。一個角色做壞事只是因為她恨一群人,而喜歡看他們痛苦哀號並死在憤怒與絕望之中,而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殺掉的對象並沒有那麼邪惡,造成角色完全沒有吸引力可言。因為很難讓這麼討厭的、可恨的動機跟觀眾引起共鳴」

「不相信我的話看看第一部的喬爾,我常辯稱喬爾是遊戲史上最棒的討人厭的主角,在最終章殺掉的人,我們之前認為是好人,身為玩家知道螢火蟲只是普通人,不是強盜,沒有人試著殺你,有一個醫生辯論的場景發現他是好醫生,只是被迫做出艱難的選擇,而且是個為了人類最大利益願意犧牲奉獻的人,而喬爾殺了他們,但完全有用,仍舊深深吸引著玩家,儘管過程中玩家多少會不情願,因為喬爾殺掉這些士兵跟醫生是出於父愛,因為艾莉是他世界上最深愛的人,如果他不殺掉這些人,艾莉會死。他已經失去一個女兒了,絕不會再失去另一個。玩家怎麼會不同情他呢?至於艾莉與艾比,我不會說很難被他們吸引,因為很明顯地有些人喜歡他們。只是很難被他們的故事吸引,因為他們的動機使他們形同畜生。講到動機,如果你的故事有兩個主角,應該被在乎但互相對抗與廝殺,有很多故事可以寫得更生動,而復仇故事,我不想說不是其中一個,但終究不適合寫出生動的故事。原因是復仇故事只有當故事裡有一個壞人作為復仇對象,某個主角跟觀眾非常希望他死的人,因為他就是非常討厭的混蛋。(舉例 John Wick)」



影片開頭:

「我可以理解為何有的人很愛最後生還者2,但有的人很恨,因為頑皮狗很大膽地冒著高風險讓這款遊戲使人非常沮喪,但有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同意,就是頑皮狗把粉絲群一分為二」

「全片分三段:1.Neil Druckmann犯了那些錯、2.驗屍、3.重寫(這部分留言超過十個會翻譯)」


1.Neil Druckmann犯了那些錯

「客觀上製作一款遊戲使玩家非常沮喪並沒有錯,但有關於這款遊戲的負面強烈反應,我認為是Neil Druckmann跟頑皮狗應得的」

「我主張選擇特定的觀眾並未他們寫作是很棒的作法,因為如果試著取悅所有人那你什麼人都取悅不到。但Neil Druckmann犯下很嚴重的錯誤,因為他認為這個哲學適用於他,但不是用的緣故是他在製作續集。」

「第一部是關於喬爾,一個憤世忌俗的老男人遇到一個幼稚樂觀的女孩,他們產生感情、互相學習成長。令人暖心的父愛故事。如果第一部不是如此,而是一個在末世掙扎求生的男人,遇到一個女孩並把他拉到一樣沮喪的地步,如果第一部更加黑暗,第二部的粉絲反應或許會更加正面,因為兩部的受眾更加一致。」

「創作者應該避免使粉絲失望跟分裂、對立」


2.驗屍:

「以下列舉的錯誤並不會單獨使故事糟糕,但當你有十一個主要的錯誤累積在一起,就會造成故事失去吸引力」

「多重時間線並不是問題,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有更多角色與時間線依然吸引人」

「問題是在於劇情鋪陳,就是戲劇張力,劇情堆疊出衝突,正常的敘事曲線是:平靜的開頭→推進故事的劇情→劇情最高潮→結束」

「劇情曲線在TLOU2是:艾莉的日常生活→喬爾死去→找艾比報仇→遇見艾比,就在整個故事最高潮的時候以近乎垂直下墜的方式重置劇情鋪陳。艾比線幾乎沒有目標,所以劇情鋪陳幾乎有八小時是水平線,直到艾比發現被艾莉殺死的朋友,劇情鋪成再次有進展,高潮在艾比跟艾莉對打,艾莉的親子時光趨於平靜,但艾莉還是得去復仇,所以劇情再次進入高潮,隨著故事結束,劇情鋪成收尾。這是令人厭惡的故事結構。」

「談論艾比做的事情:(大致敘述艾比線直到遇見艾莉),艾比線沒有一個涵蓋從頭到尾的明確的目標,獵殺艾莉幾乎是看到自己朋友死掉才突然冒出的目標,艾比線基本上是在西雅圖四處晃。如果他的領導人給一個很重要且很難達成的任務去完成會好很多」

「例如有個女人需要截肢才能存活,所以艾比繞道去取得醫療器材包做手術,他橫越都市、爬上摩天大樓、走過吊車、爬下摩天大樓,在殺掉一堆感染者後總算到醫院,但!哈!騙到你了!因為沒那麼容易,唯一能找到材料的地方是在充斥感染者的地下好幾層樓,然後跟感染者大魔王打架,最後總算拿到裝備動手術,這段搜刮任務總共花了兩小時,最棒的地方是,在下個任務,你花大把時間拯救的女人,隨隨便便就被射殺死掉,打到這邊我很想直接打穿螢幕。一部電影有一兩幕跟主要劇情無關是還好,但兩小時比許多電影還長,真的很惱人,這也是很多人覺得被迫玩艾比線的原因。如果捨棄冗餘的支線任務大概剩下四個小時。」

「回憶就像故事的調味料,太多的調味料就會讓食物不好吃,在好的故事結構裡面應該沒有多餘的東西。」

「殺掉粉絲心愛的角色並沒有錯,但殺掉喬爾嚴重破壞這個遊戲成為良好續作的可能性,第一部全部都是關於喬爾跟艾莉的關係,感染者、螢火蟲、橫跨美國都只是次要的,特別是喬爾,因為他是經歷角色成長曲線的主角。喬爾跟艾莉的關係跟個性變化是第一部的根基」

「殺死喬爾並不會使故事變爛,但成為爛續作,因為沒有繼續探索喬爾跟艾莉之間的關係,但也沒辦法繼續探索,因為喬爾死了」

「如果喬爾不是一開始就死,而是故事結尾才死,我們就有機會看到第一集的餘波盪漾,艾莉發現喬爾的作為之後把他推開並撤體討厭他,我們才會看到他們的關係如何發展,艾莉掙扎著如何原諒他,喬爾不斷努力取得艾莉的信任。在最後總算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安,艾莉原諒他,而喬爾死掉,幾乎沒有人會對這個有意見。」


留言

熱門文章